医疗技术效率配置降低,技术进步的影响?

医疗服务 未结
0 254
轶才云智
轶才云智 2023-08-13 08:03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 70号),为各地积极开展分级诊疗制度提供指导性意见。该文件围绕总体要求,以强基层为重点,在健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加速组织实施等4方面提出了意见。分级诊疗制度的提出,强有力地提升了基层卫生人才的数量,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质量建设,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的服务能力和运行能力,同时能够统合区域内医疗资源,加强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推动建设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速度,有助于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综合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为促进以人为本的医改发展理念,在医疗领域开展了全方位改革。在一系列保基层、强基层的举措下,加快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加速基层医疗资源从“量”向“质”的转变,推动基层健康红利释放。 研究表明,2012—2020年,我国基层总量医疗资源综合技术效率配置情况较为良好,但目前仍存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不平衡现象。其中,中部地区在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中效率是最高的,东部次之,西部最低。并且影响区域间综合技术效率配置的主要限制指标是规模效率指标,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呈现出较强的同趋性。 东部地区综合技术效率总体较低的原因在于既存在规模投入不足的现象,又存在规模投入过剩的复合现象。 中西部地区主要存在规模投入不足从而导致配置效率较低的情况。针对这类情况,政府应当在规模投入不足的地区加大资源帮扶,应继续推进中西部开放,加强中西部的人才引进,统筹规划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医疗资源,重视并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医疗资源的补贴力度。同时,在因地制宜、结合自身需求的过程中,中西部地区也应当积极引进社会资本进入基层医疗服务市场,促进多元化办医格局,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统筹而言,我国基层卫生资源向经济发达的地区和省份集聚,发达地区的“资源虹吸”现象导致优质医疗资源呈现出不均衡的分布,发达地区如东部大多数省份出现规模过剩,而相比东部地区,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却存在资源投入不足的情况。资源的不均衡分布极大地拉低了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总休效率。应对此种情形,中央政府应当合理地进行跨区域的卫生规划,避免对东部发达地区盲目投入资源,适当将卫生资源引流到中西部地区。在合理化东部资源投入的同时,提高中西部地区资源投入,适时对中西部基层医疗机构提高补贴,吸引人才入驻,从而优化我国整体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现状,提高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效率。 从2012—2020年,我国基层医疗总量资源配置效率平均每年以3%的速度下降,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基层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总体也都处于下降状态,并且在31个省份中除北京和湖南外,其余29个省份也都处于配置效率下降状态。研究表明,技术进步是限制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新医改以来,随着“保基本、强基层”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基层卫生机构地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尤其体现在“执行易、见效快”的医疗硬件设备投入上面。但是在医务人才培养等“软实力”方面的提升仍然有限,基层卫生机构仍然存在着高质量卫生人员的缺口,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短板,很难有效地将人、财、物等资源转化为良好的医疗服务,我国基层优质卫生技术人才短缺问题仍然十分严峻。 在未来改革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谋求组织管理变革来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加大对人才资源的投入,通过人才培训、探索合理的人才激励制度以及优化人才晋升机制等多种手段来达成基层卫生机构人员质量及结构的优质进化。同时在技术层面,应当以当地基层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同时适时引入新型设备,通过推动新型技术来促进诊疗水平的发展,提升基层卫生机构的诊疗能力。并通过积极引入新技术、组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开展对口支援或帮扶等多种措施,不断提高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进而推动基层医疗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
回复
本周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