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药源性疾病?为何会更多发生在基层医疗机构?
医疗行业资讯
no finished
0
934
药源性疾病( drug induced diseases,DID) 是由药物诱发的疾病,属于医源性疾病的一种。药品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是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 失误) 引起的反应。药源性疾病恰恰具备药品不良反应所排除的特点。其发生,由于知识局限或者利益驱使,可能被无意或有意地掩盖起来。人群不合理用药造成的药源性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五大因素。
通过收集基层医疗机构的常见病种,及常见的用药行为,进行理论性的对比,分析药源性疾病发生的症结所在。常见病种有: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肥胖症、慢性腰痛、糖尿病、贫血等。常见的用药行为: 静脉输液普遍; 抗生素、激素使用率高; 中西药盲目联合使用现象突出。
因不合理用药造成的药源性疾病,也和其他病因引起的损害一样,有其流行病学特点: 潜伏期、发病机制、组织学改变、临床表现及预后。由药物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心律失常、肾病综合征或肾功能衰竭、皮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精神错乱、消化道出血和癌肿等。
基层医疗机构为何会出现药源性疾病?
1、给药途径处理不当
基层医疗机构常见病,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忽略它的时限性,一味追求速效、高效,将静脉输液当成能立竿见影的给药途径。而众所周知,口服药物才是最安全的。违背安全第一原则的同时,治疗的速效、高效期望非但不能成立,而且还为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设下基础。近几十年里,人们盲目地信任直接破坏血管屏障的治疗方法,极其容易让患者埋伏各种疾病。
2、医理不明,药物滥用
医理不明,一方面,盲目崇拜西药,尤其对抗生素与激素的简单化使用。另一方面,在中药制剂被重视从而被大量使用时,就会有输完西药,换一瓶中药提取成分的液体进行输注的现象。口服药物亦是如此盲目处理,医家对病家的虚实、寒热等医理不去详加辨别,只认准了感染一词就大胆地用药: 西医方面讲的是有炎症,用抗生素; 中医方面讲的是上火,用清解制剂。然而,从中医角度说,清解制剂是经过现代炮炼的苦寒清热解毒复方。滥用它们,必然伤阳。中医家来看抗生素很接近中药清解制剂,两者联用,后果可想而知,有突然致死的事故发生不是偶然,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也是必然的,如很难控制的非致病菌致病,机体免疫力降低。西医讲协同作用必须减量,中医对剂量掌握更为慎重,但长期以来放任这样没有科学指导的中西药联合使用,是业内不作为的责任。中药也有不良反应,但不明中医理论滥用中药造成药源性疾病时,错不在药,而在使用者。
3、中西药品联合使用普遍,而相应的科学指导缺位对于中药的使用,有人竟然宣传中药无毒害论,中药配合西药用,就象搭配一样,究竟谁在起效,就不去管。孰不知,中药亦有君、臣、佐、使,入口之食尚且对机体有影响,何况是药。中药无毒害论是近几十年来饱受西药之苦的人们,因急切回归而产生的错误观点。
2010 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概况: 化 学 药 占86.2% ,中药占 13.8% ,其中中成药 99.7% ,饮片不足0.4%。在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也应密切注意药品的使用率,由于药物滥用,使用率高,使用渠道不当而导致的药源性疾病往往隐含在数据内。中成药因为与西药一样具有了使用方便的性质,被大量不合理地联合使用,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就会上升。饮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除了使用率低,还因为其遵循了传统中医理论,严格执行了“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每加减一味药都是严谨的。而若联合使用中成药,加减的或许就不止一味药了。中西药的联合使用,一定要慎重,否则患者容易产生药源性疾病,加重病情。
无论西药还是中药的使用,一定需要医理明确的科学指导,有医生提供的专业指导,才能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基础医疗机构场所已经在进行中西药品的联合使用,但想要寻求到明确、科学的指导却存在困难,长此以往,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将成为医药界斩不断理还乱的大问题。
基础医疗机构诊疗,要医理分明,用药以扶正祛邪为目的,不滥用任何中西药品。中西药联合使用,须参究药理作用机制然后命药。中成药尤其应注意辩证应用。不能将某些西医诊断和中医诊断简单地对等起来,或者仅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