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共体建设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现医共体运行现状和瓶颈

医疗服务 未结
5 169
oa智云
广 实习医生 2023-07-07 08:52
我国新医改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 的、全国统一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提高人民群 众的健康水平。然而,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居民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进而使居民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与此同时,医疗资源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人民群众仍缺少健康获得感,尤其是供给侧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布局结构有待优化、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基层医疗队伍和服务能力依然薄弱、合理的就医秩序还未形成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唯有从供给侧治理能力和要素配置入手,通过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才能使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和人力资源下沉,疾病防治关口前移到对危险因素的积极控制上来,实现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目标。 医共体建设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一次自我整合、自我优化、自我提升,是典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资源上下贯通的有效途径。多个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医共体模式,尤其是探索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的县域医疗共同体模式 (简称县域医共体),在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创建医共体没有现成经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现有医共体的运行现状与发展瓶颈: 1、运行现状 建设一个成功的医共体,能够有效促 进资源合理分布、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卫生事业人才良 性流动、转变广大患者的就诊模式,提高区域内的整体 医疗服务水平。目前已被国家及其相关部门认可的医 共体先进典型中,城市是以深圳罗湖为代表,县域是以安徽天长、阜南等为代表,他们的主要做法基本相同,但在操作细节上各有特点。 现有医共体的运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以行政手段推进医共体建设。由政府主导,通过行政手段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实行人财物统一调配与管理,使得医共体内部的成员单位紧密结合。 其次,以经济手段探索医保支付方式。通过创新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医共体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如罗湖和天长等医共体模式都采用了“总额包干、节余留用”的医保付费方式,节余医保基金除部分用于医共体发展外,主要用于奖励职工。第三是以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医共体内部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 2、发展瓶颈 毫无疑问,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信息技术手段等外部动力在推进医共体的建设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当地政府通过行政和经济手段将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进行合约式捆绑并实行“一家独大”的做法仍比较普遍,但实际上医共体内部各组织机构松散捆绑没有形成紧密的命运共同体,过度行政化和独家垄断的医共体模式缺乏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压力,必然难以保持改革和创新的持续积极性,难以形成责任共同、利益共同、命运共同的医共体。 那么如何突破医共体自身发展的瓶颈?唯有强化学科建设,才能促使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相互协同、共同发展,为医共体可持续发展提供内部动力,而全科医学学科是医共体发展的重要抓手。 “全科医学+”医共体: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以高校和政府的支持与资源配置为基础,将 行政辖区内的龙头医院与其他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按照 “五个统一”进行重新组织,通过大力发展全科医学, 按照“医防融合”的目标统筹社会行业力量,构建起一个具有综合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科学研究、 教学培训、运营管理6项功能,并旨在为区域全人口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全新型组织。
回复
  • 2023-07-10 23:45:00
    不去改革 如何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问题?医共体内在驱动力怎么出来?
    0 回复
  • 2023-07-12 17:14:25
    听说福建、广东、安徽都在探索医共体模式
    0 回复
  • 2023-07-13 10:09:26
    医共体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难以做大做强呢``
    0 回复
  • 2023-07-15 07:33:55
    强化全科医学发展,打破学科界限,建立多学科间的联系,从真正意义上将医共体内部的各组织机构通过全科医学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0 回复
  • 2023-07-16 14:27:00
    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需要改革
    0 回复
本周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