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层级指标的动态变化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

医疗服务 未结
4 180
新医改强调‘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网底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医共体建设、基层医生订单式培养、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等,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现有关于医疗服务能力评价研究多以静态评价为主。无法客观有效的度量我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演化趋势。动态评价也只是在静态评价结果上进行趋势分析,缺少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基层医疗机构在不断发展中,服务能力也在不断变化。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进行静态评价,反映的是某一时间截面下的评价值,是其静态过程的体现。连续时间的静态评价在 本质上是有关联性的,即上一年的静态评价可能会影响下一年的评价结果,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进行静态评价,反映的是某一时间截面下的评价值,是其静态过程的体现。连续时间的静态评价在本质上是有关联性的,即上一年的静态评价可能会影响下一年的评价结果,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研究发现: 由于每个地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不同,而且受到本省经济、人口密度等因素影响,导致每个地区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变化幅度不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静态评价值较高且动态评价值为正的地区有:重庆、湖北等地区,这些地区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较好,且处于不断优化趋势中。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静态评价值较高但是动态评价值为负的地区有:北京、天津等地区,说明这些区域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基本达到较好状态,优化空间趋小,有被后发城市追赶的趋势。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静态评价值较低但是动态评价值为正的地区有:安徽、河北、山西、云南、黑龙江、辽宁、陕西、吉林、海南等地区,说明政府的投入正在对这些地区的基层医疗服务产生积极的改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静态评价值较低且动态评价值为负的地区有:河南、浙江等地区,说明这些区域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优化空间很大,这些区域的大医院也在迅速发展,且发展速度要远大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资源在医院的集中态势并没有随着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投入的增加而得到扭转。 尽管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无论从国家以及地方政府政策层面获取支持还是自身的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通过动态评价可以发现其尚有不足。我国各区域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发展呈现不均衡状态,而且呈现中西部地区处于不断优化中,东部几个发达经济省份地区则呈现退化趋势。东中西区域都需要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的投入,特别是人财物方面,优厚的待遇引进人才、完善的晋升体系稳定人才,才能较好的改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其次,制定相关政策防止分级诊疗体系“失灵”。
回复
  • 2023-06-24 12:49:15
    研究城市医疗服务能力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动态变化,应该能够更加清晰的揭示我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动态变化的内在原因
    0 回复
  • 2023-06-25 15:37:00
    高生活成本因素,影响到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工作队伍发展。
    0 回复
  • 2023-06-25 20:25:00
    通过医共体建设等措施,降低大医院发展的虹吸效应,防止大医院发展和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两极分化,将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可为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赋能。
    0 回复
  • 2023-06-26 09:50:00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由基础条件、医生能力和服务效果共同决定,各方面的动态变化都将引起总体服务能力的变动。
    0 回复
本周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