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CD5+B细胞在人体的作用

分享 未结
0 332
根据 B细胞的发育来源B可将B淋巴细胞分为B1和B2两类。后者由骨髓中多能干细胞发育而来,主要定位于淋巴器官,即通常所说的B细胞L;前者由胚胎或出生后早期的前体细胞发育而来,不依赖骨髓,是一类具有重要功能的B细胞。根据是否表达CD5分子,又可将B1细胞分为B1a和 B1b两种亚型。表达CD5的称为B1a。CD5﹢B细胞在胚胎晚期及出生后分布于脾脏,成年以后主要定位于腹膜、胸膜、肠系膜、大网膜及扁桃体等处,在外周血和淋巴器官中较少见。CD5+B细胞产生的是多反应性、低亲和力的IgM型抗体。以往发现其可识别多种细菌表面抗原成分,产生相应的抗体,因而在抵御微生物感染中具有一定作用,特别是能保持内环境的稳定,是肠道防御病菌的第一道防线。 CD5+B细胞可分泌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20000的免疫分子,可抑制PWM诱导的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此外CD5+B分子本身可能是一种细胞活化的标志,而且可以调节和完善B细胞的功能。CD5+B细胞可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包括RF、抗单链DNA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细胞骨架抗体等。这些抗体可清除部分自身抗原,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 CD5+B细胞与疾病关系: 1、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CD5+B细胞产生的多反应性抗体具有自身反应性,目前已经对CD5+B细胞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原发性Sjo gren综合征、桥本甲状腺炎、Graves病、强直性脊柱炎、重症肌无力、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及RF阴性的青少年关节炎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研究,早期曾发现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CD5+B细胞的异常,部分患者还表现出该细胞与某些自身抗体的产生有一定关系。但近期的研究发现,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CD5+B细胞的异常并非普遍的表现,而且这种异常至少在部分病例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无明确的相关性。 2、与RA关系 某些RA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但其与类风湿因子(RF)的滴度间无明显的关系,除非患者RF滴度非常高才有意义;而且并非所有的RA患者CD5+B细胞的数量均升高,某些低滴度RF的正常人也可有高水平的CD5+B细胞,而且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仅对部分患者CD5+B细胞水平的降低有效。 3、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 既往发现Graves(GD)病和桥本甲状腺炎(HD)患者体内CD5+B细胞数量增加。近来有 学者对GD、HD、静止性甲状腺炎(ST)和毒性腺瘤(toxic adenoma,TA)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只有GD患者CD5+B细胞的相对数和绝对数均显著升高,ST患者CD5+B细胞数有一定升高,但绝对数正常,而HD和TA均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 4、与重症肌无力的关系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典型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国外学者通过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均发现MG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增加。国内研究也证实MG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的百分率升高,且在血清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和阴性的MG中CD5+B更高,CD5+B细胞与MG发病有关。 5、 与I型糖尿病(DM)的关系 I型DM儿童外周血CD5+、CD19+B细胞更高,但与自身抗体产生未见相关性,说明CD5+、CD19+B细胞参与了儿童I型DM的发病过程。抗胰岛细胞抗体(ICA)阳性的糖尿病或尚未发病的前期糖尿病(prediabetic)儿童进展为胰岛素依赖的DM的危险性比老年患者高。 6、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SLE患者CD5+B细胞可发生异常扩增,活动期SLE患者的CD5+B细胞是升高的,而非活动期SLE患者的CD5+B细胞是下降的,CD5+B细胞的改变与SLE病情的活动与否相关。 7、与某些肿瘤及其他疾病的关系 由于在大多数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主要是CD5+、CD23+和CD5+、CD23ˉ两种亚型的患者中,均发现有CD5+B细胞的升高及多反应性抗体的产生。因此,CD5+B细胞的增生或分化异常可能与B-CLL的发生有关。由于CD5+B细胞是一种不成熟的细胞,其细胞表型和遗传特性均表现原始细胞的特性。CD5+B细胞存在着异质性,多种因素均可促进其活化和增生。特定的遗传因素产生的自身抗原可破坏CD5+B细胞的正常调控过程,增加其恶性转化的危险性。 近来还有研究发现,HIV-1感染患者的外周血CD5+B细胞升高,并发现在病程晚期抗磷脂抗体显著减少,而CD5+B细胞仍持续升高,也提示CD5+B细胞可能与艾滋病发病相关。
回复
本周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