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医形象思维,怎么培养?
分享
no finished
Top
2
883
中医思维指的是中医师通过观察人体表现出来的象,运用相关的推理与演绎,研究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的变化,并用来指导临床实践中的辨证论治与理法方药。常用的推理演绎模式有联想、比喻、类推,最典型的是传统阴阳五行的属性分类法。取象比类、司外揣内 2种方法是传统中医认识人体生理和研究人体病理等各种现象最常用的。
形象思维是中医思维中最主要的思维方式之一,伏羲八卦即是以 8 个图案(象)来揭示世界的本质规律与事物的发展和联系,所以说古人“立象以尽意”,通过直观、形象、感性的图像或符号等方式来理解与描述复杂的系统。辨证论治本质上是在临床的过程中进行辨象论治。中医诊察人体各种象之后,得到的是一个信息元,比如诊察到的舌象、脉象等是全身的一个缩影,而每一种象所承载的信息都反映着人体的整体信息。
一、形象思维无法用语言精确描述
就如不同的人对同一幅画的欣赏,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或者感受能力的不同,会有各自不同的欣赏角度,不同的人对同一个“象”的解读各有不同的角度,因此象具有模糊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教育过程中对象思维进行准确描述就比较困难,比如舌质红,到底多红才算红。又比如弦脉和紧脉都是脉管的紧张度增高,紧脉的紧张度比弦脉高,但多大的紧张度才算弦,不能精确地量化并加以语言表述。虽然目前在中医诊查客观化上有不断进步,比如舌象分析仪和脉象仪的发明与运用,但是对“象”的解读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观察者的“意会”,无法用语言文字直接极致描述,所以中医诊察的难点仍然在于“象”。由于象无法用语言精确描述,因此在表达象上,需要多借助图片的形式,比如舌象图和脉波图。图像在表达上较文字描述直观,兼顾了细节与整体,以限定象的表达范围,避免辨识象的过程中天马行空,不切实际。
二、正常象模型的构建较为困难
象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不断变化的。无论机体处于疾病状态或健康状态,还是处于亚健康状态,都有象的存在,并且生理之象与病理之象之间转化没有显而易见的界限。建立一个正常的生理性象模型,是诊察出异常之象的前提。这需要长期在不同的正常人身上慢慢摸索,从而构建该模型。在构建正常象模型的过程中,要多去实践,多去对比,尤其是从同一个人体中对比同一部位中的象在不同病程阶段的不同之处。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将疾病的象与正常的象动态对比,无论是对疾病象的把握还是正常象模型的建立都是有裨益的。比如在脉象的学习中,风寒感冒患者的右寸脉是浮脉,但右尺脉一般不浮,这样通过寸脉与尺脉对比,可以更加体会浮脉的特点。另外,由于现代健康的儿童脉象舌象无情绪的影响,其舌象与脉象都较为标准,因此可多观察健康的孩童的象来建立正常的象模型。
三、社会缺乏临床象思维优秀的引导者
由于现在大多数院校中医教师着重于科研,临床能力不足。尤其是年轻指导者,面临着临床经验缺乏的问题,由于缺乏绘声绘色的临床实践解说,要培养形象思维就很难。应注重提高教师的临床水平与中医经典水平。
中医临床水平与“象症辨证”的水平相关,缺乏对脉象和舌象的把握,会影响中医临床过程的判断,从而影响疗效。另外,中医经典中有许多关于形象思维的论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关于阴阳之象的论述,“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以天、地、云、雨等自然象,推演出人体的气的升降变化。因此,通过学习中医经典著作,也有助于形象思维的培养。
四、培养形象思维的方式
1、图像训练法
图像是形象思维的载体之一,尤其在舌象中,图像能直接反应舌质和舌苔的颜色质地,视频能体现舌象的动态。因此,在训练舌诊方面,可以用大量的舌象图片专门训练。图像训练中,掌握寒热、虚实、湿热等最基本的舌象。
2、 以象解象法
以象解象的关键在于要找到不同象中的相同点。比如紧脉在古人的描述中为像绷紧转动的绳索,那么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是有左右摆动的感觉。由于古代形象思维发达,古人在描述事物时都喜欢用语言描绘出一种图像,在古代当然有共识,但在现代的教育都是以西式的逻辑教育的背景下,无疑会与古人产生一定的隔阂。如何弥补这些隔阂,关键也是在于形象思维的培养。
3、临床识象法
这是一种综合训练方法,目的在于将所学的象思维技巧在临床中得以实践。反复训练问诊、闻诊、舌诊、脉诊、开方、医嘱的全过程。磨练由象思维指导到临床具体操作的过程。把握形象思维关键在于把握舌象、脉象,因为舌象与脉象的综合诊断基本可以判断人体的整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