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研究表明断食可以延缓衰老疾病

分享 未结
1 304
智云yi_
智云yi_ 2022-11-15 09:20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衰老相关疾病 (ag-ing-relateddiseases),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痴呆、脑卒中、周围神经病变、黄斑变性、白内障、老年性耳聋、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前列腺增生和多种癌症的预防治疗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实践证明,临床手段的进步未能有效控制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而国外研究证明间歇性断食(intermittentfasting,IF)能够有效预防及延缓阿尔茨海默病、2型糖尿病、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等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 有关抗衰老的研究进行到今天,饮食限制仍然是其中最有效的干预手段。传统形式的卡路里限制 (caloricrestriction,CR)又称饮食限制 (diet-aryrestriction,DR),是指限制每日摄取的总热量,通常日摄入总热量为自由饮食所得热量的60%~70%。但是有研究发现,由于其长期处于饥饿状态,难免会出现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大部分人很难长期坚持每日低热量饮食。因此,有学者提出改进方法。IF是指通过断食与自由摄食交替一段时间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饮食疗法。自由摄食期间不限制饮食的量和种类,断食期间则可以适量饮水、进食少量蔬菜、水果,断绝其他一切食物,依靠体内的能量储存保障生命活动的需要,并通过人体的自身修复和自我平衡功能的实现,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按照断食时间长短,可分为隔日断食法、24h断食法、某时间段断食法等,通常采用的是隔日断食法 (alternate-dayfasting,ADF)。在许多关于动物模型和人群的研究中发现,减少食物摄入量,避免营养过剩,可以延缓衰老并预防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现实的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采用一天三餐的饮食模式。一项全球食物消费综合研究显示,人类食物正在向以肉类为基础的饮食结构转变。如 今,高热量食物 (精制谷物、糖、食用油、物脂肪等)遍布每日三餐的膳食中,加上久坐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每日多次高热量膳食自由摄入可导致肥胖和相关疾病的发生。因此,现代社会的饮食模式有必要加以调整。有关动物和人的研究发现,间隔至少16h的周期性IF可以提高健康指标和缓解疾病进程,其机制涉及到新陈代谢模式向脂质代谢、酮体生成和细胞应激反应的转向。 有研究发现,每月1次只饮水的24h断食可以提高人体生长激素水平,从而引发脂肪分解提供能量,降低胰岛素水平及其他糖代谢的代谢标志物。从而减轻体质量,降低患糖尿病和冠心病的风险。但这一研究成果还需做更大范围的抽样调查才能得出最后结论。 有研究发现。对10个体质量超重的哮喘患者采 用 ADF(隔日断食法) 发现,几周后的哮喘症状都有所改善,表明断食有助于缓和他们过于活跃的免疫系统。 如何在分子水平上阐明IF怎样通过加强癌前病变退化,避免累积的 DNA 损伤以预防癌症,在这方面需要更多的研究。断食时机也是很重要的理论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很关键,并不是所有的时机都适合断食。比如A/J小 鼠,在6月龄时开始断食并不会提高寿命,但10月龄开始断 食,能延长15%的平均寿命。为了阐明在衰老过程中保持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的关键调节机制,其能量摄入成分组成、饮食频率、就餐时机、某一特定营养素的改变、肠道微生物菌群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更多的研究有待证实。此外,尽 管IF 短期改善健康的效果看起来比较明显,但长期的人群健康效应尚不清楚。关于IF 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还有待大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验证。
回复
本周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