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型糖尿病患可以考虑转为生酮饮食调理

分享 未结
1 268
轶才云智
轶才云智 2022-10-19 08:24
近40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攀升,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已高居全球首位,且更为惊人的是糖尿病前期人群数 量庞大,早期干预治疗糖尿病显得尤为重要。据统计,超重和肥胖使得糖尿病的患病率提高了2倍,体力消耗减少及过量进食而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近年来,生酮饮食(ketogenicdiet,KD)作为一种新兴的饮食方式进入大众眼帘,大量研究表明,KD对糖尿病及肥胖症患者有降糖、减轻体重的作用,有助于减少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及口服药物的用量,从而调节血糖水平,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 KD的概念LCKD,即KD,是一种主要以高比例的脂肪、低比例的碳水化合物,辅以适量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饮食方式。这种饮食在临床上的应用其实并不陌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KD就被运用于小儿难治性癫痫的治疗中,美国医师Wilder发现KD可以使机体产生酮体模拟饥饿状态,能够有效抑制癫痫的发生,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 KD还具有保护神经和对抗炎症的作用。在肥胖症和糖尿病患者日渐增多的今天,饮食干预成为最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低碳高脂饮食能够改善脂肪的氧化代谢,并减轻体重。Davidson等也曾提出,酮体的升高可以防止体重增加和肥胖。目前,KD已经应用于更多临床疾病的治疗中,例如糖尿病、肥胖症、代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及肿瘤等。 生酮的原理:酮体是游离脂肪酸在肝内不完全氧化形成的,是肝外组织主要的能量来源,在饮食正常的条件下,由于体内生成的酮体过少而不能产生任何代谢作用。当酮体形成过多,在体内的累积超过了机体的代谢能力,就会发生酮症。酮体主要包括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由肝细胞的线粒体生成,生成原料为体内的乙酰辅酶A。它是能源物质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并分解为乙酰辅酶A和乙酰乙酸,终产物为β-羟丁酸或丙酮,经呼吸和尿液排出体外。在体内特定的环境中,乙酰辅酶A作为原料可生成大量的酮体,肝脏将脂肪转化为脂肪酸并生成酮体,产生酮体的过程又称生酮,KD因此得名。 KD的作用机制KD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的原理是由于大幅度减少碳水化合物(< 20g/d)后,在体内制造出一种饥饿状态,形成饥饿性酮症,这种状态下机体的供能模式会由原先的“葡萄糖供能”转变为“酮体供能”的形式,血糖降低对胰岛β细胞的刺激减少,胰岛素的分泌也随之减少。
回复
本周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