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构建医疗、服务、管理一体的智慧医院系统的实现方式
1、以智慧服务建设为抓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医院以满足患者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推动信息技术 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为患者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个性化、智能化服务。诊前服务突出“便”。坚持“把医院和医生装进患 者口袋”的目标,开通了微信、支付宝、V派等多种预约 平台,实现了利用身份证、医保卡、电子健康卡、医保 电子凭证等随时随地分时段预约挂号、自主择医,并向 每个挂号成功的患者同步推送就诊指引信息,包括挂号 类别、就诊时间、地点及其他注意事项等内容,让患者 明明白白就医。强化院前急救时效,打通院前—院间— 院内的救治链条,拓展“微急救”服务平台功能,前移 急救终端,院内同步院前急救现场音视频、患者生命体 征数据、急救车实时位置等信息,急危重症救治成功率提高到95%以上。率先开通互联网医院,设立网上“发热 门诊”、“全科门诊”、“智慧云药房”,组建了由多个临床科室、多名专业医生形成的“空中医疗战队”,实现了24小时线上看诊、开方、药物配送到家“一条 龙”便捷服务。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在线问诊和智慧云药房的启用,累计开具各类中药方剂几十万付,有效避免了院内人员聚集、交叉感染风险,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诊中服务突出“畅”。遵循“最多跑一次、就近 跑、零跑路”的服务宗旨,在门诊、病房安装100余台 “银医通”自助服务机,实现了自助挂号、诊疗缴费、打印住院费用清单。在检验科、放射科,安装化验单自助打印系统、自助取片机,检查检验结果自助查询、自主打印;在药房添置了自动发药系统,门诊患者取药时间比原来节省三分之二。在病区,新增入院手续办理、预交金收取等功能,避免了患者从病房到住院处来回奔波;全面推行移动医生、 护士工作站,对患者进行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协同效率大幅提高;上线智能床旁设备,提供健康知识宣教、娱乐影视、线上点餐、线上购物等服务,让患者住院无忧。
诊后服务突出“优”。推出住院病历复印预约并快递到家服务,患者只需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支付宝,便可进行病案复印申请、费用支付、快递邮寄、进度查询等业务。率先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择优遴选护理骨干,上门为患者提供平衡火罐、火龙罐、铜砭刮痧、穴位贴敷、埋针治疗等46项护理服务。建设后医疗管理患者关爱随访系统,建立起了出院患者7日内主治医师一级随访、15日护士长二级随访及随访中心三级随访制度,全面了解患者在医疗质量、就诊环境、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感受,建立起多层次多角度的医患交流模式,搭建了医患之间的连心桥。
2、以智慧医疗建设为核心,提升医生诊疗能力
医院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临床诊疗工作的智慧化程度。夯实智慧医疗信息化基础。按照《电子病历系统功 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要求,加快基于互联互通的医院集成平台建设,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4级,顺利通过全国医院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实现了全院不同信息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消除信息孤岛,提高了临床科室对疾病的诊断效率及准确性。
强化医疗过程质量管理。在推行结构化电子病历、 升级临床路径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上线智能电子病历质控系统,该系统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通过对病历语义的理解及诊疗路径的评估,对电子病历书写进行实时打分和过程提醒,查找缺陷内容,标识原因,实现了对临床病历全方位质量把控与评审,变末端质控为全程质控,变抽样质控为全部质控,达到了病历书写质量及工作效率的双提升。研发合理用药监测系统,针对合理用 药要求及临床用药实际,自主设定相关管控规则。通过对医生处方行为事前警示、事中干预、事后分析评价,规范处方书写,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实现了基于 PDCA的合理用药持续改进。
助推临床科研创新水平。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建 设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立足本院临床诊疗资源,对临床大数据、处方数据、道地药材药效等进行分析,为疾病诊断治疗、中药材产业发展等提供数据支撑。
3、以智慧管理建设为手段,提升运营效能
强化运营智能管理。升级财务支付管理、合同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了经济事项审批及付款流程,实现财务支付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电子化监管。启用普通耗材“二级库管理”,各病区在医院一级库房领用材料后形成二级库存,通过与HIS系统的对接实现了护士站医嘱核销功能,杜绝了普通耗材“多记少记”现象,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强化医保智能管理。在慢病购药、住院结算窗口及护士站启用无感人脸图像识别系统,重点监管挂床冒名住院、慢病诊疗、康复理疗、透析治疗等重点风险场景,实现了通过视频数据分析防范虚计诊疗费用、挂床住院等违规行为。优化升级医保智能审核系统,新增知识库查询、数据质 量统计、违规统计、出院预审清单查看等功能,启用事后审核线上反馈,建立起事前事中双提醒双审核、事后审核全覆盖的运行机制。
-
2023-07-02 10:03:26
face[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