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便秘原因多,保持肠道菌群也很重要

分享 未结
0 633
人体肠道内的菌落在正常情况下处于一个动态均衡状态,足量摄入益生菌有益于宿主健康。益生菌能够对肠道微环境进行调节,保证肠胃动力充足,激活宿主免疫系统对肠胃进行管理,进而治疗便秘。肠道内的各菌群可以分泌酶类,并对碳水化合物进行分解,对纤维素进行溶解,生成有机酸,从而保证肠胃功能正常运行。但是当肠道内的菌群均衡状态被打破时,肠道菌群处于紊乱状态,肠道内的益生菌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水平会明显降低,而其他菌群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水平会明显升高,从而减慢肠道蠕动,继而引起便秘。 目前儿童便秘的致病原因90%以上是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但也有其他可能,可能是遗传因素,也可能是患儿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抑或是患儿肠道功能发生异常,以及肠道菌群均衡状态被打破等原因,导致患儿不能正常排便,继而出现便秘症状。从病理生理角度看,儿童便秘是由于多种因素加重肠胃负担,对肠胃动力产生不良影响,进而致使儿童出现便秘。 FC是一种因非器质性病变所诱发的,以大便干燥、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等为主要表现的胃肠系统疾病。流行病调查显示,我国FC患病率高达7%左右,女童患病率较高,且发病率与年龄负相关。FC发生后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机体代谢、胃肠功能等,为患儿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FC的诱因分为内外两方面,内因包括遗传、胃肠功能异常、生理解剖结构异常等:外因包括精神压力、环境、膳食结构紊乱等。临床对FC的治疗以应用药物为主,起效缓慢且需长期依赖应用。传统医学认为FC与中医“便秘”“大便难”相似,气阴不足为其病机,治疗以益气养阴为法,不但效果显著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小。 以临床上在治疗儿童便秘时,治疗原则是尽可能减轻肠胃负担,促进肠蠕动及排便,以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临床上传统采取调整患儿饮食结构中膳食纤维比例的方法来治疗儿童便秘,同时采用缓泻剂乳果糖辅助治疗,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儿排便,但是并没有起到有效治疗便秘的作用。因此,临床上需要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回复
本周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