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体化中医医联体建设效果显著
政策中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明确指出我国中医药发展存在资源总量不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中医药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应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推进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提升基层中医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
目前我国中医医联体的建设始终围绕着“资源上下联通、人员上下流动、基层能力提升”的方向快速推进,积极发挥公立医院引领作用,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在国家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中加强农村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是关键一环,针对农村医疗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人员缺乏等问题,需要通过有效推进城乡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加以解决。
医联体建设是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是医疗机构组织形式的重要变革。在国家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政策指导下,继续扩大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面,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丰富中医药服务内容,已成为医联体建设的发展方向之一。
全国多个地区已形成了完善的医联体网格化布局,通过发挥市中医医院的带头作用,联合区县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建立区域医疗综合体,整合贯通地级市、区县、乡镇、村四级资源,以 构建“牵头医院+片区+社区网络”的管理体系。
目前一体化中医医联体同质化管理已取得显著的管理效果,大幅提高了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提高了基层就诊率,在资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为基层群众提供了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降低区域内居民医疗卫生费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矛 盾,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